从最开始被客户指着屏幕说"你这拍的还不如我手机",到现在单条视频报价3万,今天不说玄乎的术语,就掏心窝子讲讲新人最常踩的7个坑。
第一坑:迷信设备
我花4万买的电动滑轨吃灰2年了。
刚入行时总觉得拍不好是设备不行,有次拍口红特写,借了朋友的电影机,结果在客户面前翻车——金属外壳反光成哈哈镜。后来老师傅教我,用A4纸折成漏斗套在镜头前,20块钱解决反光问题。
真相:
拍小件产品,手机+环形灯可能比单反好用
淘宝50块的反光板比3000块的柔光箱更适合拍液体
关键不是器材多贵,而是你会不会用身边的东西解决问题
第二坑:把产品当静物拍
去年给茶叶品牌拍视频,我把茶汤拍得晶莹剔透,客户却说:"我要的是让人闻到茶香的感觉"。这才明白,拍产品视频不是拍证件照。
现在我会:
拍咖啡豆时让模特的手入境搓动豆子
拍羽绒服用鼓风机吹起绒毛
拍香水必拍液体坠落的慢镜头
记住:产品视频要唤醒观众的五感记忆
第三坑:忽略声音设计
吃过血亏!有次给刀具拍视频,用了罐头音效,客户说:"我们家刀切菜是'嚓'不是'哐'!" 现在我的装备里多了这些:
便携录音机(录真实使用声)
一袋薯片(捏碎模拟雪声)
带弹簧的旧椅子(吱呀声配家居产品)
声音技巧:
调酒视频要有冰块碰撞的"叮铃"声
电子产品开机声要保留0.5秒延迟
化妆品开盖声要做降噪处理
第四坑:和客户确认错重点
曾经熬夜做的炫酷转场,客户说:"把我LOGO放大点"。现在我的确认清单:
核心卖点出现时长(≥3秒)
LOGO出现次数和位置
有没有忌讳颜色(某次用了紫色被退货,后来才知道客户老板迷信)
血泪经验:
给中年客户看方案时,电脑屏幕要调暖色
给电商客户必加绿幕版本
食品类视频要准备无字幕版
第五坑:不会控制时间
拍过最崩溃的是冰淇淋,每拍30秒就要换新道具。现在我的生存指南:
备3倍量的易耗品(冰块/化妆品等)
给液体产品准备医用注射器(精准控制流量)
拍电子屏提前下载好空白画面(防频闪)
时间表范例:
09:00-10:30 拍静态展示(产品状态最好)
10:30-12:00 拍功能演示(趁光线稳定)
13:30-15:00 拍动态场景(这时容易出创意)
第六坑:盲目追求电影感
给卫浴品牌拍花洒,用了暗调光影,客户大骂:"我家卖的是明亮浴室!" 这些年的认知迭代:
母婴产品要把亮度拉高20%
数码产品多用蓝色光晕
食品类避开绿色背景(除非产品是蔬菜)
参数参考:
口红:色温4500K 显色指数≥97
珠宝:快门1/100 光圈f/8
饮料:升格拍摄120帧+
第七坑:不会要预算
曾经傻乎乎报拍摄价,后来发现客户把预算花在莫名其妙的地方。现在我会说:
"您这产品需要拍3个版本:
15秒快节奏版投抖音(建议用水下拍摄+¥2000)
30秒功能版放官网(需要三维建模+¥3500)
9:16竖版给私域流量(要定制分镜+¥1500)"
报价秘诀:
不说"拍摄费"说"内容解决方案"
把设备成本折算成技术保障费
主动提出删减项(但要把删的放在最后)
新手指南:500块也能拍出万元质感
我的第一支爆款视频是用这些拍的:
手机支架+蓝牙遥控器(78元)
宜家工作灯罩烘焙纸(32元)
玻璃板+甘油拍水珠(矿泉水瓶滴甘油模拟露珠)
背景音乐用免费商用音效库
万能分镜模板:
0-3秒:痛点场景(比如衣服皱巴巴)
3-8秒:产品亮相(带使用声音)
8-15秒:效果对比(慢镜头+前后划屏)
15-20秒:品牌信任背书(专利证书/明星同款)
最后送大家我的救命清单:
棉签(擦镜头/补妆/当临时支架)
钓鱼线(悬吊产品不留痕)
薄荷糖(拍食品时让模特含住保持表情)
备用手机(不仅是拍摄,更重要是播音乐让模特放松)